近年来,柞水县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,围绕打造全国中药名县和秦巴现代药苑目标,按照“建园区、抓龙头,建基地、抓示范”的思路,大力实施名企、名药、名科、名医“四名战略”,不断强化产业融合,构筑医药航母,助力脱贫攻坚。
一是抓规划融合。将中医药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,纳入了全县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、脱贫产业发展规划(2017-2020 年)、柞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,融入脱贫产业、中药保健、养生养老、观光休闲、现代农业发展,着力延伸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链条,推进产品研发,着力打造医药升级版。
二是抓产业融合。探索实践“支部+三变+集体经济+贫困户”产业脱贫新模式,积极推进颐和、铭浩、康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饮片加工,发展中药材中间体提取,补齐中药产业链。在营盘至丰北河、下梁至西川、马房子至梨园、营盘至两河、曹坪至文公岭公路两侧建设5条中草药花卉旅游观光长廊,打造药膳农家乐集群,开发药枕、药茶、药饮、药包等养生养老保健品和饮品,进一步加快柞水中药产业融合发展步伐。
三是抓招商融合。按照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带动能力强的要求,将医药产业招商与其他产业招商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,积极策划包装了药源基地、中药建养、中药材深加工和流通企业等项目9个,实行县级领导牵头、责任部门具体负责、招商干部联系的推进机制,全面组织协调,加快项目推进步伐。目前已成功引进吉源谷中药深加工、三八妇乐、七药产业园等项目12个,为柞水县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四是抓科技融合。组建了60余人的医药专业研发团队,成立了盘龙医药研究所和秦岭特效药材研究所,引进了陕南唯一的骨伤及肿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项目,培育南五味子、金银花、重楼、盘龙七等主导品种4个,筛选道地品种50个,保护红豆杉、银杏、林麝、铁棒锤等频危品种8个。坚持“做质量药、做良心药、做放心药”原则,以医药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为抓手,以品牌效应带动为引领,全县共开发了涵盖片剂、酒剂、贴剂、喷剂、胶囊等10个剂型121个中成药品种,其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2个。盘龙七片、金茵利胆胶囊、骨胶归珍片、蟾马正痛酊等12个产品全国知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