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房口镇大河村距县城72公里,共有6个村民小组303户1206人,这里土地贫瘠,人均耕地不足1亩,属柞水北线偏远村落,精准扶贫前是名符其实的贫困村,精准识别后有贫困户84户284人。
初冬的大河村,被清晨的寒露抹上一层厚厚的凉意,路边的树上还挂着几颗柿子,仿佛在诉说着秋天丰收的喜悦,沿着水泥路继续向大河村凉水沟里前进,一路都有小河清脆的“咚咚”声作伴。刚进村不久,就被路边一排排标记着数字的两层楼房所吸引,据村主任叶正朝介绍说,这些楼房都是给村里的“致富宝”---生猪住的,从“1”号一直到“63”号,每幢楼房的“房客”都是满满的,沿路的猪叫声不绝于耳。
“我们脱贫啦”
----返乡创业模范的“荆棘”脱贫路
“十年前,我们还在外地的拆迁工地上拉砖,靠着一台农用拖拉机勉强维持着一大家子的生计,连老家的房子都没钱装修,在县上买房更是想都不敢想,可现在我们不仅住进了两层的小洋楼,还在县城给孩子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楼房,门口的轿车也是去年新买的。”大河村六组的夏宗明乐呵呵的给我们说道。
2007年腊月,在外地务工的夏宗明夫妇回老家过年,去亲戚叶正朝家串门的偶然机会,看见了叶正朝家的几十头猪,在详细了解养猪的成本、收入以及相关技术后,小两口回家商量了一个晚上,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:返乡创业,借钱养猪。经过四处筹钱,修建猪圈等一系列准备,2008年初,猪场成立了,虽然起初只有10只商品猪,但在年底净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,这让夏宗明夫妇看到了希望,当即在原来猪场的规模基础上又购进11头母猪,开始自繁自养,期间每个月都按时参加村上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,由于科学管理,在年底净收入了2万余元。2009年,参加了村上成立的星欣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,猪仔规模达到170头,在年底夫妻俩也净赚了4万元。但好景不长,2010年瘟疫来袭,受瘟疫影响存栏的所有商品猪廉价处理,最后算下来,亏了20多万,这对于养殖刚刚步入正轨的小两口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,为了还账,夏宗明夫妇又开始了外出务工之路,经过两年省吃俭用,还了7万元,但夏宗明从未打消过养猪的念头,秉着哪里跌倒,哪里站起来的理念,终于在2013年,在亲戚朋友那儿借了13万,贷了5万,东拼西凑了20万,夏宗明又干起了生猪养殖,夫妻俩起早贪黑建起了400平米的猪舍,享受国家补贴13万,建了120立方米的沼气池,存栏猪仔400头、母猪20头,扩大了养殖规模的夏宗明更加勤劳,除了平时在猪舍照顾生猪的时间,只要有空就和村里的养殖能手交流养殖技术,经过两年的发展,现在夏宗明的猪舍面积已达到2000平米,存栏商品猪450头,预计在今年年底净收入有14万左右,实现稳定脱贫。
“现在国家养猪政策这么好,贫困户每头出栏猪都可以领 200元补贴,建沼气池还给咱补4.9万元,村上又有养殖经验,这就等于把钱送到咱老百姓手上,那咱们不奔小康谁奔小康?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养猪规模,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”夏宗明坚定地说。
奔在小康路上
大河村六组的路旁热闹非凡,走近一打听,原来是村民舒世明在建猪舍,大家伙儿都在帮忙。舒世明是去年评上的贫困户,家里7口人,2个孩子都在读高中,家里只有舒世明和妻子两个劳力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“一开始对于盖猪舍养猪,我也是纠结了很久,我们农民一没技术、二没资金的怎么开始?要是猪场没建起来,接下来怎么过活?”舒世明笑笑说,“经过帮扶我的干部介绍了现在的补贴政策和一些成功例子,我自己也去村里的猪场转了转,现在的喂猪成本还比较低,主要饲料就是玉米,差不多一块八一斤,再说现在养猪的饲料、防疫、销路啊都是村上统一组织,回家就和老婆子商量了一下,向叶主任借了12万,这就开始修建猪场啦!”村主任叶正朝介绍说,目前猪场打算建500平米,养母猪25头,采取自繁自养的“家庭农场”模式,属于村上规模中等的养猪场,预计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,在明年年底净收入可达到10万元,如果市场稳定,2019年在县上买套房子是没有问题的。
村上像舒世明这样的自主脱贫的人还有很多,正是因为有这样许许多多的“舒世明”,百姓的日子才更有奔头,小康之路才会越走越宽,越走越远。
致富带头人----叶正朝
提起叶正朝,这是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了,不仅因为他是村主任,更是因为他的能干、乐于助人。
“我现在又有一个新称呼啦,是东方希望商洛猪饲料站的站长。”叶主任见到我们风趣的说道,“2008年,我兄弟叶正熙是村上第一个引进种猪的人,那时候一个猪仔能卖到500元呢,效益还是很可观的,但我兄弟有些内向,资金也不是很充裕,我就和他一起建起了猪场,发展到2009年,我们有了2头母猪,10只商品猪,我想着怎样把规模扩大一些,就开始鼓励亲戚们一起办一个合作社,幸运的是在当年6月,村上的第一个养猪合作社----星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,我们不断吸收散养户,队伍也在逐渐壮大,2011年县政府授予我们村“万头生猪示范村”,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,随后我们又成立了五丰源养殖合作社,按照政策建起了配套的沼气池,国家也给我们补助了53万,截止全村有养殖户78户,猪舍面积3万平米,出栏猪2万头,净收入6百万,带动贫困户32户122人,户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,利润十分可观。”
看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,叶正朝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,他还打算继续吸收散养户,涉及到曹坪、红岩寺、杏坪、凤凰这些镇的贫困户,为他们的猪场提供优质便宜的饲料,每天200吨左右,同时叶正朝也充分利用微信平台,为这些养殖户建立了微信群,每个猪场需要多少饲料每天在群里报个数字就行了,十分方便,最终利润全返给养殖户。叶正朝的手脚勤、脑子活、心里热都在百姓眼里,更暖在百姓心上。
大河村用足用活“统一饲料、统一防疫、统一引种、统一销售、统一药品、统一管理”为村脱贫致富添砖加瓦。截止目前,大河村共发展种养专业合作社6个,生态农业公司1个,养猪协会1个,家庭农场14个,这为大河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新契机。